吳紹熙., "2006年10月", 論文(哲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 2006., 參考文獻(leaves 198-202)., "2006 nian 10 yue", 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Wu Shaoxi., Lun wen (zhe xue shuo shi)--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2006., Can kao wen xian (leaves 198-202)., 引言 --- p.1, Chapter - --- 解題, Chapter - --- 借助文本線索對「生命」、「智慧」與「生命的學問」作初步勾勒與探討, Chapter - --- 本文的結構, Chapter 第一部分、 --- 《五十自述》的敘述結構之解讀與分析, Chapter 第一章、 --- 預備性的討論 --- p.12, Chapter 1.1. --- 本文解讀(五十自述〉的方式與目標, Chapter 一、 --- 引子, Chapter 二、 --- 本文取向:《五十自述》中「存在的」探討進路及視角, Chapter 三、 --- 關鍵與焦點:《五十自述》中的「茫然、尋索」及「掙扎、徘徊」成份, Chapter 四、 --- 關鍵與焦點:《五十自述》的「敘述方式」與其所揭示的「體驗結構」, Chapter 1.2. --- 相關於爲何及如何解讀(五十自述〉的一些預備性的討論, Chapter 一、 --- 引子, Chapter 二、 --- 當前研究回顧:關於《五十自述》的研究, Chapter 三、 --- 「自述」的特質, Chapter 1) --- 當下自述活動與被敘述的過往内容之間的緊密關係及其多樣可變的形態, Chapter 2) --- 自述者的狀況與被敘述内容之間的雙向關係, Chapter 四、 --- 對自述作品作存在進路的解讀之基礎:體驗、意義、自述三者之間的關係, Chapter 五、 --- 當前研究回顧:當代中國哲學學者對「體驗」與「意義」問題的處理, Chapter 六、 --- 進一步為存在進路及解讀自述文本作準備´ؤ´ؤ由體驗和意義的特性與地位,到自述作為一種體驗與意義的轉化與開展, Chapter 1) --- 意義的優先性及親身體驗的「作為」結構(the as-structure of lived-experience), Chapter 2) --- 體驗的「關於/對於」結構(of-structure)或「意向性」(intentionality), Chapter 3) --- 意義的生成、開展和表達與事物於體驗中的「呈現方式」(ways of appearance)間之關, Chapter 第二章、 --- 進入文本對(五十自述》作具解讀 --- p.53, Chapter 2.1. --- 整體解讀的文本線索, Chapter 一、 --- 《五十自述》的多重結構與文本解讀方面的關鍵問題, Chapter 二、 --- 《五十自述》中直指「生命」的敘述聲音及其於敘述過程中之顯隱升沉, Chapter 2.2. --- 依從自述的開展歷程作出解讀與分析, Chapter 一、 --- 起:第一章〈在混沌中成長〉之解讀´ؤ´ؤ原始和諧、歷史旅程與詩意象徵, Chapter 二、 --- 承:直指「生命」的敘述聲音隱退後的自述´ؤ´ؤ《五十自述》第二至四章的過渡, Chapter 三、 --- 轉:客觀悲情的層層轉化, Chapter 1) --- 存在處境中的「客觀悲情」與直指「生命」的敘述聲音之重臨再現, Chapter 2) --- 第五章〈客觀的悲情〉之解讀´ؤ´ؤ悲憤憂痛、困阨委曲、孤獨流離與厭倦疲憊, Chapter 四、 --- 合:生活自述與生命自覺間的門檻´ؤ´ؤ藉厭倦所顯的虛無感進入第六章的掙扎、摸索與轉化, Chapter 1) --- 「疲憊厭倦」與「虛無感」, Chapter 2) --- 對「主觀之潤」的要求之湧現, Chapter 3) --- 徹底的雙重破裂, Chapter 4) --- 兩重惡性循環, Chapter 5) --- 徹底破碎中生命自身的多重呈現與絶境中尚存的「向上一機」, Chapter 6) --- 通過自述而超出自述:關於並出現於掙扎、摸索與轉化中的話語, Chapter 五、 --- 小結, Chapter 第二部分、 --- 生命的自身探索與轉化安立, Chapter 第三章、 --- 生命的自身轉化與由悲入慧 --- p.102, Chapter 3.1. --- 作爲契機的「虛無之怖慄」, Chapter 一、 --- 引子, Chapter 二、 --- 虛無之怖慄之普遍性與獨自性, Chapter 三、 --- 感性沉淪之「逃避」結構及虛無怖慄之常伴常存, Chapter 四、 --- 獨自承受的「怖慄」及其與「生命自身」之關聯與呼應, Chapter 3.2. --- 對人之有限性的「悲覺」與「悲覺」對這有限性之轉化, Chapter 一、 --- 引子, Chapter 二、 --- 於「悲覺」中「回歸自身」並「持守自身」, Chapter 三、 --- 觀照之即化除之, Chapter 四、 --- 由「悲覺悲情」本身到「能悲」一一向「慧根覺情」之轉進, Chapter 第四章、 --- 生命、智慧與學問 --- p.121, Chapter 4.1. --- 智慧之一多共殊及悲情與智慧間的多種關係, Chapter 一、 --- 轉化安立作為無限歷程:可悲性常存與可悲性之轉型, Chapter 二、 --- 智慧之一多共殊、以及「悲中生慧」與「以悲為慧」之別, Chapter 4.2. --- 生命與智慧, Chapter 一、 --- 對於智慧、悲情與虛無感之間的關係作進一步闡發, Chapter 1) --- 引子, Chapter 2) --- 從共同的方面看, Chapter 3) --- 從分殊的方面看, Chapter A. --- 憂患意識, Chapter B. --- 桎梏意識與苦業意識, Chapter 二、 --- 通過「生命作為要於其表現中成為自身者」的見解貫穿智慧的一多共殊, Chapter 1) --- 引子, Chapter 2) --- 關於「生命要於表現中成為自身」的初步討論, Chapter 3) --- 作為問題的「表現」與「生命」之關係, Chapter 4) --- 儒家智慧與生命表現´ؤ´ؤ表現之奠基、充實與貞定:表現作為創生與貫徹, Chapter 5) --- 道家智慧與生命表現´ؤ´ؤ表現本身之「徼向性」與徼向中相反相成之辯證性格, Chapter 6) --- 佛家智慧與生命表現´ؤ´ؤ表現之「相狀」及其「執取」與「湧現機制」, Chapter 三、 --- 悲感慧見與生命整體性和有限而無限性, Chapter 1) --- 以悲慧為本的生命表現之整體´ؤ´ؤ悲慧生命與自然生命、定向機能生命及個體生命之統一和諧, Chapter A. --- 智慧與生命的種種具體表現, Chapter B. --- 智慧與生命之個體性, Chapter C. --- 智慧與自然生命, Chapter D. --- 智慧與不同定向的生命機能, Chapter 2) --- 生命之有限而無限性與自身關係, Chapter 4.3. --- 由智慧的證會與修持到生命的學問, Chapter 一、 --- 引子, Chapter 二、 --- 由智慧到學問, Chapter 1) --- 智慧´ؤ´ؤ生命自主自力地與自身建立關係的活動, Chapter 2) --- 生命´ؤ´ؤ既自主亦依他、既分殊亦統一, Chapter 3) --- 生命的學問´ؤ´ؤ相應於不同方向的歧出之復歸指引, Chapter 三、 --- 生命的學問之分解性與體系性, Chapter 四、 --- 由經典之形成到學問系統之開展建構再到系統之消融, Chapter 五、 --- 智慧與學問之間的緊張及其消融, Chapter 4.4. --- 生命的學問與哲學, Chapter 一、 --- 生命的學問與哲學思考, Chapter 二、 --- 生命的學問與作為立法作用和理性體系的哲學, 總結與檢討´ؤ´ؤ由生活、生命與智慧到生命的學問 --- p.181, Chapter - --- 總結, Chapter 一、 --- 由「自述」經「自身尋找」到「自覺自立」, Chapter 二、 --- 基本存在感受的轉進與「由悲入慧」的歷程, Chapter 三、 --- 「悲感」和「表現」的中介地位、生命整體之統一和諧, Chapter 四、 --- 智慧和生命與自身的關係, Chapter 五、 --- 「生命之學問」體系的開展與消融, Chapter 六、 --- 傳統學問形式與自述, Chapter 七、 --- 教下哲學、純哲學思考、將教與哲學徹底融合於其中的理性體系, Chapter 八、 --- 存在進路與牟宗三學思的定位, Chapter - --- 整體上的檢討與澄清, Chapter 一、 --- 關於全文論述結構的一些回顧與檢討, Chapter 二、 --- 關於全文論述進路及其成果之性質的一些回顧與檢討, 中文參考書目 --- p.198, 英文參考書目 --- p.201, http://library.cuhk.edu.hk/record=b5896702, Use of this resource is governed by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